English

流通业面临重大挑战

1998-03-02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在物资流通领域,一个长期的、全局性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。继原材料和机电产品之后,能源市场也出现了供大于求和生产能力闲置现象。去年全国能源生产同比只增长了2%,其中原煤只增长0.7%,而煤炭全社会的库存量却已达到2亿吨。生产资料价格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四年下降,去年的降幅为2.3%。

生产资料市场在规模扩张趋缓的同时,结构调整的特点更加明显。去年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约为36658亿元,增长8.2%,低于国民经济8.8%的增长率,更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.1%的增长率。流通渠道分化明显,竞争更加激烈,流通方式不断创新和多样化:过去集中供应的大项目、大企业的需求,逐步向生产企业的直接销售过渡;集体、个体销售商则向分散的小需求、小市场发展。去年生产企业直接销售的生产资料增长了12%,集体与个体销售增长了8%。国有物资流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,明显地缺少活力,尽管去年总体减亏20%,遏制了连续三年亏损增加的势头,但市场占有率却下降到8.7%。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,物资流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过去,在短缺经济环境下,我们对市场的认识是以短线分析展开的,主要是找出市场供需紧张的物资、品种、时间和地区等,认为这就是市场的“热点”,是物资流通企业经营的重点和生存的基础。加上物资流通体制向市场化转轨的相对滞后,形成了长期以来靠垄断经营的官商作风,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思想根深蒂固,对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结构调整缺乏思想准备和正确理解。因此,物资流通企业首先应该开拓市场。近年来,在传统流通业周围,一些新市场正迅速成长,如信息服务、广告咨询、证券期货等;同时还要看到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。社会对于专业流通企业要求到服务,最根本的就是开拓市场的能力。

根据十五大精神,多数物资的流通是竞争性的,国有资本要收缩,鼓励民营企业向物资流通领域发展。目前国有物资流通企业有3万多个,除关系国计民生的民用煤、民用爆破品和急需的战略物资外,都可以实现非国有经营。中国生产资料市场主体还是中小企业,它们对于市场的稳定性关系极大,要形成适应买方市场的企业经营机制,放活小企业很有意义,物资流通领域应该在中小企业非国有化改革方面,走出一条路子来。

从经营战略考虑,流通企业经营方式的选择,应体现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。销售代理制、物资配送制和连锁经营等发达国家通行的流通方式,在我国发展势头也很好。同时,科技进步正给世界经济带来深刻变化,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,使全球经济形成了一体化的“网络经济”,在加快传统经济运行方式速度的同时,产生了一些跨越国界的新型经济运行方式,如电子货币、网络购物和支付。网络的发展可以使资本灵活地在世界范围流动,它不仅使贸易方式发生变化,而且对企业的组织方式产生影响,同时彻底改变就业方式。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,流通领域要走出困境,必须发展现代化的流通业。同时,劳动力应由生产领域转向服务领域,这是一种趋势,在西方发达国家,服务领域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80%,我国显然要低得多。

(周立文采写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